土壤墒情测定仪|土壤墒情速测仪|土壤墒情测量仪|土壤墒情监测仪|土壤墒情记录仪

公司主营产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技术文章>>宁夏黄灌区土壤墒情监控的研究

宁夏黄灌区土壤墒情监控的研究

来源: http://www.cnny17.com.cn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3-05-27  阅读

  宁夏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启动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经过近 2 年的发展,宁夏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 年在全国农技中心的安排和部署下,以全区统一的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方案为基础,按照统一组织、合理布点、同步监测、规范分析、定时报告、集中发布的原则,在该区易旱农区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点,发布土壤墒情信息,为政府部门准确地引导和组织农民适播适种适管,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指导农民适时采取补充灌溉及农田蓄水保墒措施,因土施肥,为提高旱地补水和施肥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1 基本概况

  1.1 农业水资源特点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全区土地总面积 6.64 万 km2,现有耕地面积 111.4 万 hm2,其中引黄灌区灌溉面积 42.3万 hm2,中南部旱作耕地 69.1 万 hm2.全区年均降水量 305mm,年均蒸发量 l 800 mm,地表水资源量 10.2 亿 m3,加上国家分配的黄河水资源 40 亿 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690m3,农业用水 3 150 m3/hm2.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干旱多灾,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水和地下水十分贫乏。因此,干旱、缺水是制约宁夏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面对严重的干旱缺水局面,区党委、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探索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围绕抗旱和节水两大主题,以开发有限水资源的潜力为中心,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在工程节水和农业节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示范推广了以压砂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节水控灌技术、设施节灌技术、集雨补灌术和保护性耕作六大农田节水技术模式为核心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在连年旱灾和黄河供水减少的形势下为当地抗旱减灾、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水资源的减少,加强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水资源,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更好建设现代农业成为当前迫切要求。

  1.2 监测点分布情况

  目前全区已在 4 个县建立 12 个国家级墒情监测点,6个县建立 22 个自治区级墒情监测点,通过墒情旱情监测指导全区农业生产。根据农业区划、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种植制度、农业生产水平等综合因素,将宁夏农田墒情监测分为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 3 个区。

  1.2.1 引黄灌区 该区地处宁夏北部,属引黄自流灌区,年平均气温 8.9 ℃,无霜期 166 d 左右,年降水量在 200~500mm,主要集中在 8~10 月,土壤类型为重壤土。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等,是宁夏主要粮食产区;监测地点为平罗县和永宁县。

  1.2.2 中部干旱带 该地区以雨养农业为主,部分扬黄灌溉,年平均气温 9.2 ℃,无霜期 155 d 左右,年降水量在200~400 mm,主要集中在 8~10 月。土壤类型为砂壤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春季多风沙,易形成春夏连旱,监测地点为同心县、海原县、盐池县。

  1.2.3 南部山区 该地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年平均气温6.5 ℃,无霜期 145 d 左右,年降水量在 350~600 mm,主要集中在 8~10 月,春夏连旱发生频率较高。土壤类型为轻壤土。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监测地点为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原州区。

  2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要求

  2.1 监测日期从表层土壤解冻 10 cm 起到秋季表层土壤封冻 10 cm结束,每月 10、25 日为墒情监测日;在特殊月份和作物关键生育期根据需要临时增加监测次数;取样日如遇降雨时,日降雨量小于 15 mm,雨后 3 d 取样测定;日降雨量大于 15mm,雨后 5 d 取样测定;取样日遇连续降雨则不取样测定,但要上报降雨情况。2011 年首次监测于 2 月 25 日开始,最后一次监测于 11 月 10 日结束。

  2.2 监测方法采用烘干法和土壤墒情速测仪相结合监测,但由于仪器监测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仪器设备易出现故障,所以主要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在每个监测地块内,按0~10、10~20、20~40、40~60、60~100 cm 分别测定,最后取平均值。

  2.3 监测要求各监测点根据监测数据,降雨量和当地生产管理需要撰写土壤墒情简报,并于 2 个工作日内上报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土肥科和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自治区农技总站根据各县上报的数据汇总编制宁夏农田土壤墒情简报,并上报自治区农牧厅和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对全区农田土壤墒情、作物生长表象、降雨情况分析通报,指导农民合理灌溉,适时适量施肥。

  2.4 土壤墒情与旱情评价指标确定土壤墒情与旱情评价主要依据土壤水分测定结果和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的需水要求,参照土壤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质地、降水、土壤水分同期记载,分别分析土壤墒情适宜程度,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期土壤水分变化等。

  依据《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手册》及相关省区和宁夏农业气象研究所有关资料,2011 年宁夏农田土壤墒情及旱情评价指标:①土壤墒情评价分湿润、适宜、不足 3 个等级;②土壤旱情评价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极度干旱 4 个等级(表 1)。

  3 2011 年农田土壤墒情分析

  3.1 不同监测区域的土壤墒情

  3.1.1 引黄灌区 引黄灌区 2~10 月降水量为 200 mm,近年来由于对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加之采取不同的节水措施,整个灌区不同作物生育期的灌溉需水量基本保证。墒情监测主要是为了指导农户适时适量灌水、施肥。该地区全年总的墒情表现为适宜,2、3、4 月份土壤墒情适宜,但出现倒春寒,播种季节温度低,不能满足作物发芽所需温度,导致播种期延缓。5、6、7 月份土壤墒情适宜,光照充足,适合物生长发育。8、9、10 月份土壤墒情湿润,阴雨天气较多,光照不足,对水稻灌浆成熟略有影响。总体而言,引黄灌区2~7 月份与历年同期相比,降雨量偏少,温度偏低;8~10 月份与历年相比,温度正常,降雨偏多。

  3.1.2 中部干旱带 中部干旱带从 2~10 月累计降水量为230 cm,2、3、4 月份由于多风、无降水,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加之倒春寒,导致春播推迟,作物生长发育延缓。5 月 12 日有 1 次有效降水,对马铃薯、小杂粮、禾草的抢墒播种较有利。6~8 月,只有 6 月 30 日前后和 7 月 28 日出现有效降水,但由于高温天气频现,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盐池、同心县大部分旱地出现多次中旱,盐池县少数地块呈重旱现象。9、10 月份土壤墒情适宜,对马铃薯、小杂粮、牧草的生长有利。

  3.1.3 南部山区 南部山区 2~10 月累计降水量为 350mm,与历年相比正常。其中 2~7 月降雨量偏少,大风天气较多,温度偏低,大部分地区出现墒情不足;8~10 月份降雨增多,温度正常,墒情改善,旱情缓解。

  3.2 全区土壤墒情、旱情和气象状况评价

    2011 年引黄灌区总体墒情基本适宜,南部山区部分地区在个别时段偏旱,中部干旱带整体偏旱。最好墒情出现在 8 月下旬,土壤含水量平均为 19%.这是由于连续降雨造成。最低墒情出现在中南部的 7 月 10 日 ~8 月10 日,土壤含水量平均为 10.7%,由于持续高温造成。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 2011 年遭遇春夏连旱和倒春寒双重极端气候影响,春播时间与常年相比推迟 7 d 左右,对小麦生长造成一定影响。6、7 月份全区降水偏少,持续高温,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墒情下降,中部干旱带大部分地区出现中旱现象。自 8 月下旬以来,降水逐渐增多,有效解除了前期旱情,有利于晚秋作物生长。9、10 月份降雨较多,对打碾土地、秋季覆膜、冬小麦的播种较有利。

  通过对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的预报,引导和组织农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缓解和减轻旱灾威胁,稳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3 影响土壤墒情变化的主要因素

  3.3.1 降水量 宁夏中南部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降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降水量的多少成为土壤墒情变化的决定因素。2011 年 3~11 月,土壤墒情变化总体上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这与当地的降水特点---时空分配不均、强度大、年际变化大等有关。7 月下旬 ~8月,降水量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随之升高;7~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 70%以上,土壤含水量也达到全年的高峰,是土壤蓄墒的关键时期;10 月后降水减少,土壤进入缓慢失墒阶段;冬季和春季降水极少,随着土壤水分的缓慢损失,至 2012 年 4 月份土壤含水量达到全年最低值,对冬小麦、油菜的生长和秋季作物的播种十分不利。

  3.3.2 气温 气温通过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对土壤墒情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冬季低温时土壤表层封冻,受冻后聚墒的影响,土壤失墒较为缓慢;春季来临后,随气温升高,冻土层消融,此时期土壤水分蒸发不强,深层水分能保持稳定的向上潮动,出现泛浆水,此时作物需水量不大,土壤墒情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早春结束后,气温进一步升高,地表水分蒸发强烈,作物蒸腾作用增强,加之降水稀少,土壤水分损失和消耗增加,往往形成墒情不足或严重不足,易发生中旱或重旱。

  3.3.3 大风 冬春季因冷空气南下,冷风过境时,常出现6~7 级偏北大风;春末夏初常出现偏南大风或沙尘天气。据资料统计,区域内 3~5 月出现大风次数 6 次以上,大风持续时间长,空气对流加强,加速了土壤水分损失。

  3.3.4 地形 各监测点 2011 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塬川地>塬面地>塬边地。其原因主要是塬川地位置较低,土壤蓄水较多;塬面地平坦,有利于雨水下渗;而塬边地有一定的坡度,降水易发生径流,同时沟坡地的田间地埂增加了地表裸露面积,加速了局部水分蒸发损失,土壤失墒较快。

  3.3.5 其他因素 耕作措施、植物蒸腾、光照强度等也对土壤墒情产生重要影响。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出许多旱作农业技术,如伏耕、秋耕可加强对自然降水的收蓄,覆盖栽培、沟播技术等可有效提高作物生育期土壤对自然降水的贮蓄,降低地表蒸发,从而有效地提高降水利用率。

  4 发展对策

  4.1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培训由于宁夏开展墒情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经验不足,基层没有人才储备队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的开展。要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节水认识,对监测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监测水平和操作技能。

  4.2 完善土壤墒情与旱情指标体系目前宁夏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项目县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各项目县所选定的监测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要不断扩大项目县和监测点的覆盖面,根据不同土壤质地、不同作物各生育阶段、地形地貌、气象等综合因素,积累大量数据,充实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更为合理,更符合农业生产实际。

  4.3 建立墒情监测工作的长效机制墒情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随着工作的快速发展、监测面的不断扩大,要加大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5 小结

  通过开展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掌握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在主要作物生育期发布墒情信息,不但为农作物生产环节提供适时的墒情信息,同时也为指导农业生产、防旱减灾、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重要依据。

本网热销仪器: 土壤墒情检测仪土壤墒情速测仪土壤墒情监测仪土壤墒情记录仪土壤墒情测量仪
©2011 http://www.cnny17.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